最近网上有人统计了一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的排行榜,在排行榜的前几十位的城市当中有两大类型,**大类型就是地少人多的城市,比如说排前列的像深圳、东莞、厦门、中山、汕头、珠海等等这些城市。
第二种是地很多,但人口更多的特大型城市,比方说像上海、广州、郑州、武汉、苏州、北京等等这些城市,至于房价和人口密度明显是正相关的,人口越多对住房的需求肯定是更多,所以是正相关的关系,榜单里面显示了一些例外,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比较高,但房价也不见得十分高的城市
之所以有这种情况,是因为这个房价除了看人口数量,对住房的需求之外,也要考察人口的收入水平,因为收入水平越高,它的消费力越强,消费力强对房价会形成支撑,它有些城市可能人口比较多,但是收入水平并不高,所以消费力也比较有限,所以最终来说去还是跟城市的人口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关。
作为高房价的典型,深圳市**有代表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,居民收入水平也很高,所以结果深圳是一个人口密度超高,然后收入超高的城市,就等于了超高的房价,而像中山、汕头、郑州、揭阳这些传统的工业主导,这些城市人口的密度虽然很高,但是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一般般,大部分未必是买房的,剩下的消费力也是比较有限的,所以这类型传统工业为主导的这些城市,房价可能只是相对稳定一点,但是你说他想要大范围的上升其实是有难度的。
至于还有一种类型像东莞、佛山、无锡、苏州这些城市,虽然它底子还是传统工业,但是近年拼命的往产业的上游攀爬,不断的增加产业的附加值,所以收入水平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。
同时在地理上面,他们也特别临近旁边的一座特大型城市,所以也有机会吸纳来自于特大型城市外溢的购买力,再加上本身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,所以一些城市的房价是属于第二梯队,也属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。
还有第三种像武汉、成都、西安这些城市,这些城市又可以归为另外一类,因为这些虽然也是二线城市,虽然也是传统工业底子的城市,但是他们是一些区域型的中心城市,虽然不是全国中心,但是区域中心作为区域型的中心城市,它也能够承载一些区域性的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,比方说区域性的金融科研等等,所以它本身也有一定的高收入群体,所以对房价也产生了一定的支撑,所以就判断一个城市房价有没有前景,就要看人口,也要看产业结构,也要看地理位置,所以要综合进行分析